
侗寨一枝花:从一元纸币少女到乡村振兴带头人老品牌速配
在贵州黔东南的侗族村寨里,曾有位名叫石奶引的姑娘。十六岁那年,她已是远近闻名的美人,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一枝花。每当她出门,总有不少年轻人悄悄跟在身后,只为多看她几眼。
1978年的春天,石奶引穿着绣满花纹的侗族盛装去镇上赶集。阳光洒在她乌黑的发髻上,银饰随着步伐轻轻晃动,发出悦耳的声响。这时,一位背着画板的汉族男子叫住了她。这位名叫侯一民的画家被少女独特的民族气质深深吸引,请求为她画一幅肖像。在集市喧闹的背景中老品牌速配,石奶引安静地站着,任由画笔在纸上勾勒出她清秀的轮廓。
展开剩余72%谁也没想到,这次偶然的相遇,让石奶引的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。1987年,新版人民币发行时,人们惊讶地发现一元纸币上那个梳着传统发髻的侗族少女,正是当年那个在集市上巧遇画家的姑娘。一时间,寻找一元纸币女孩成为热门话题,石奶引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。
然而,成名后的石奶引依然过着朴实的生活。她出生在贵州一个偏远山村老品牌速配,从小就要帮家里放牛、做饭。虽然只上过几天学,但她心灵手巧,不仅自学修好了家里的老织布机,还钻研出独特的染布技艺。她织的侗布色彩鲜艳、纹样精美,常常在集市上被抢购一空。
婚后的生活并不富裕。石奶引和丈夫石学海住在简陋的木屋里,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。即便成为纸币名人后,她依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劳作,双手因常年染布而粗糙皲裂,姣好的面容也被岁月刻上了皱纹。当好奇的游客慕名而来时,她总是热情相待,却又很快回到田间继续忙碌。
2017年,农业专家凌裕平的到访改变了石奶引的生活。看到这位纸币女孩依然生活在贫困中,凌裕平决定帮助她脱贫致富。他指导石奶引在稻田里养殖泥鳅,在荒山上种植经济林木。三年间,石家的收入从每年不足万元增长到两万多元。更可贵的是,石奶引主动将新技术传授给乡亲们,带动整个村寨走上了致富路。
如今,年过六旬的石奶引依然保持着侗家妇女勤劳朴实的本色。农忙时她在田间劳作,农闲时去城里照看孙辈。在她身上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,更是一个普通中国农民在时代变迁中坚守本真、勤劳致富的动人故事。正如那枚一元纸币上的肖像,历经岁月洗礼,依然闪耀着质朴的光芒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